动态信息
NEWS
动态信息
新闻纵贯线|乔红委员:我国机器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缩小

“近3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达到全球的1/2以上,人形机器人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。”3月4日,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“委员通道”上,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表示,我国机器人技术已经得到飞跃式发展,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。

“人形机器人的形状像人或者可以说是仿人,自由度非常大,可以直接使用工具,很可能代替我们在工业、农业等多领域完成多项任务。”乔红着重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。她认为,人形机器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。乔红举例说,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发了Q系列人形机器人,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这一核心技术底座,通用的大工厂能够快速形成低成本和相对高性能的机器人系统,服务我国的工业和农业。

对于机器人技术的未来,乔红表示,我国的机器人系统将登上国家更大、更重要的舞台,不仅要考虑机器人系统的批量性,也要考虑其可靠性、稳定性、通用性、智能性,更重要的是安全性。“如何把人工智能的通用性、泛化性,把自动化的稳定性、可靠性,把机器人的系统性,还有类脑智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充分融合,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梦想和挑战。”乔红说。